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 > 修身炼道  > 查看详情

观想:通天入地的心法炼金炉

来源: 南天铁塔 时间:2025-05-12 20:41:17

观想:通天入地的心法炼金炉

 


觉龙阿阇梨

 

“观想”二字,看似寻常,实则贯通三教九流、涵盖显密百宗,是修行中最精妙、且最具力量的内观神技。佛门念诵礼忏,道家存思守窍,儒者诚意正心,世间种种养心养性之术,其本源莫不暗合观想之妙。

人之一日,有八万四千念,念念如风如尘,如飞马横空、杂草丛生,若不加以驯伏,终成生死轮回业因。而今借观想为炉,以心念为药,正是密宗炼心之道,也是《易经》所谓“洗心退藏于密”的实修功夫。当专注观想莲花,其意中毒素可转清净道种;当持续观照光明,五蕴八识便可渐次凝炼为智慧结晶。

那么,观想与普通的“想象”有何区别?譬如在心中浮现一尊佛像,若是模糊不定、若隐若现,那是杂想;若是眉眼分明,衣带起伏、璎珞清晰,宛如亲见,则为观想。前者如雾中之影,后者如镜中之真。观想,不是“幻想”,更不是“虚构”,而是以心观心、以念摄形,以心光照物,以法界为幕,将“不可见”化为“可证”。

然而,真修实练之人,在观想途中常遇歧路。以下八种,尤为关键:

 

1. 观中现异相:本欲观佛菩萨,却无端生出怪异异形,乍惊乍怖,难以安心。

2. 心生不敬:作观之际,忽然冒出亵渎佛尊的恶念,心生愧疚,无法自控。

3. 影像不明:纵使专注良久,佛像衣纹姿态依旧无法描绘,恍若梦中寻影。

4. 误入空寂:执着“无念即道”,一味排斥观想,以为空白无思才是真修。

5. 未得传承:未经明师指点,自行胡修乱观,反而心神不宁,失却正见。

6. 误召尊灵:妄观夜叉明王等,未解其愿力本源,误触禁忌,或致障病加身。

7. 诵观脱节:诵咒无法与观想合一,顾此失彼,不明“体用一如”。

8. 身心僵化:作观紧绷,气机不畅,呼吸沉闷,渐成痼疾,心念滞涩如石。

 

若读过《地藏经》,便知众生起心动念、转瞬造业,善恶交杂,如浪翻覆。怪异幻象与不敬之念,并非无端生起,乃宿世业力深结于识田。对此,必须先从灭障除业下手,以净化为根,渐可重归清明观境。

347条,其实皆源于“顽空执念”。他们误以为“空”便是修行的终点,结果落入“枯寂定境”,拒绝一切有形之物,内心沉郁、思绪干涸,如画师无笔墨,失却造境之力。没有色彩,便无情感;没有情感,何谈慈悲法喜?又如何踏入菩萨道呢?要破此结,必须“重返世间”,在读经时观想经中法会盛景,于花草楼台中照见诸佛身影,方能令心灵重新绽放生机。彼时,妙观察智种,悄然落地,终将开花结果。

5与第6条,乃密教核心。弘法大师曾言:“密教所贵者,心法也。”此法非经卷所尽,皆在师资口耳之间。正如道门“过口工”,密教有其传承法统,诸尊诸天皆与祖师订立契约,应感而来。若无法统根源,妄自召唤诸尊,如异族外人闯入祠堂让祖宗保佑,不仅无效,反招忿怒。

8条,是许多习武、学医、炼气之人易犯的毛病。他们惯于内察气息,一旦作观,便不自觉调引经络、牵引呼吸,此非正路。观想的关键,需按照所习如法观照,不可胡乱配合呼吸或经络。欲破僵滞,须时时自省、身体放松,使观境如流水行云,自然顺畅。

观想的核心,在一“观”字。左“又”,右“见”,合为反复之见、持续之观。观想即是意密之精华。非空想,非幻梦,而是以身入境、以心入界。所谓“水面映月,水静月现”,观想亦如是。此心湛然,妙境自显,莲台净土、金刚坛城、飞天曼陀,一一呈现,便是宇宙深层的“真实法界”。

从《黄帝内经》的“闭目内视”,到孙思邈的“观五脏如悬磬光华”,包括宋徽宗笔下的《瑞鹤图》、王希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,皆是以妙观为桥梁,来连接天地造化的神韵。古美洲萨满观图腾通神,印度婆罗门以兽魂存思改造形体。可见观想犹如千江共映一月,实为遍布宇宙深层的亘古奥秘。

祖师早已言明:“一切唯心造”。你心动,境生;你忆人,情起。你观佛,佛即来。观想,就是调整频率的工程。频率合了,便可与宇宙共振,接通高维力量,用诸佛之高频来炼你的凡心,如铁入洪炉,杂质自除,清净自现。

那么,你是否还能像孩子一样去看那变幻的云朵?像孩子那样,说那朵云是马、是龙、是观音,是天宫。孩童不执,观而化之,这才是真正的“观想心”。成年人被知识所绑,被逻辑所限,失去了那份活泼泼的天机。修行人要做的,是找回“童子观”。如庄子“坐忘”,孔子“从心所欲不逾矩”,这便是至高的观想——无观之观、无为之为,心中无迹,万法皆成。